產(chǎn)品名稱 |
楊梅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楊梅樹,原名:楊梅,別名:山楊梅、朱紅、珠蓉,拉丁文名:Myrica rubra (Lour.) S. et Zucc. 楊梅科、楊梅屬常綠喬木,樹皮灰色,老時縱向淺裂;樹冠圓球形。小枝及芽無毛,皮孔通常少而不顯著,幼嫩時僅被圓形而盾狀著生的腺體。葉革質(zhì),無毛,生存至2年脫落,常密集于小枝上端部分;喜酸性土壤。產(chǎn)于中國大部地區(qū),生長在海拔125-1500米的山坡或山谷林中,楊梅是我國江南的水果;樹皮富含單寧,可用作赤褐色染料及醫(yī)藥上的收斂劑。
常綠喬木,高5~15米。穗狀圓錐花序腋生;雄花序長6~8厘米,苞片密,覆瓦狀排列,每苞腋內(nèi)有一雄花,雄蕊3~7;雌花序因分枝極縮短,僅有1~4能孕苞片而似穗狀,長2~3.5厘米,每苞片腋內(nèi)生一雌花,子房有2細長鮮紅色花柱枝。核果橢圓形,略壓扁,熟時紅色,外面有乳頭狀凸起,外果皮肉質(zhì),多汁液及樹脂。
常綠喬木,高可達15米以上,胸徑達60余厘米;樹皮灰色,老時縱向淺裂;樹冠圓球形。小枝及芽無毛,皮孔通常少而不顯著,幼嫩時僅被圓形而盾狀著生的腺體。葉革質(zhì),無毛,生存至2年脫落,常密集于小枝上端部分;多生于萌發(fā)條上者為長橢圓狀或楔狀披針形,長達16厘米以上,漸尖或急尖,邊緣中部以上具稀疏的銳鋸齒,中部以下常為全緣,基部楔形;生于孕性枝上者為楔狀倒卵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,長5-14厘米,寬1-4厘米,圓鈍或具短尖至急尖,基部楔形,全緣或偶有在中部以上具少數(shù)銳鋸齒,上面深綠色,有光澤,下面淺綠色,無毛,僅被有稀疏的金黃色腺體,干燥后中脈及側(cè)脈在上下兩面均顯著,在下面更為隆起;葉柄長2-10毫米?;ù菩郛愔辍P刍ㄐ騿位驍?shù)條叢生于葉腋,圓柱狀,長1-3厘米,通常不分枝呈單穗狀,稀在基部有不顯著的極短分枝現(xiàn)象,基部的苞片不孕,孕性苞片近圓形,全緣,背面無毛,僅被有腺體,長約1毫米,每苞片腋內(nèi)生1雄花。雄花具2-4枚卵形小苞片及4-6枚雄蕊;花藥橢圓形,暗紅色,無毛。雌花序常單生于葉腋,較雄花序短而細瘦,長5-15毫米,苞片和雄花的苞片相似,密接而成覆瓦狀排列,每苞片腋內(nèi)生1雌花。雌花通常具4枚卵形小苞片;子房卵形,極小,無毛,極短的花柱及2鮮紅色的細長的柱頭,其內(nèi)側(cè)為具乳頭狀凸起的柱頭面。每一雌花序僅上端1(稀2)雌花能發(fā)育成果實。核果球狀,外表面具乳頭狀凸起,徑1-1.5厘米,栽培品種可達3厘米左右,外果皮肉質(zhì),多汁液及樹脂,味酸甜,成熟時深紅色或紫紅色;核常為闊橢圓形或圓卵形,略成壓扁狀,長1-1.5厘米,寬1-1.2厘米,內(nèi)果皮極硬,木質(zhì)。4月開花,6-7月果實成熟。
整地應(yīng)因地制宜,在11月至翌年3月定植前完成。坡度較小,坡面平緩的林地,開設(shè)環(huán)山梯土或梯田挖穴;坡度較大,地形復(fù)雜的林地,也挖1米見方的魚鱗穴或三角形穴,在以后的撫育中逐步改為窄帶形梯土。
楊梅的定植時間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氣溫已開始轉(zhuǎn)暖時,好選擇在陰天或小雨天進行,此時定植單株成活率高。品種選擇應(yīng)視不同地域,早、中、晚熟品種合理搭配,適合蘇州西山栽種的有荸薺種和烏紫楊梅。選擇健壯、根系豐富、無病蟲害的蘇州西山楊梅嫁接苗,在挖好的穴內(nèi)填入腐熟廄肥10-15千克加焦泥灰5-10千克,適度淺栽,然后在植株四周培上小土畦并及時覆土,以免露根。蘇州西山楊梅雌雄異株,定植時需配栽1-2%的雄株作授粉用。
對于5年生以上生長勢旺盛的未投產(chǎn)樹、初結(jié)果幼樹及生長勢旺結(jié)果少的成年樹,在加強栽培管理的同時,于10月至翌年3月(以11月為適期)土施多效唑。方法為:將樹冠投影面積內(nèi)的土扒開,以見細根為度,將定量的多效唑與30倍左右的細土拌和后均勻撒在樹冠下,然后覆土;或在開花前噴800pp多效唑,抑春梢?;üK花期噴20-30ppm赤霉進行化學(xué)保果,3月上旬噴0.3%磷酸二氫鉀溶液,隔10天噴一次,連噴2次,以提高座果率。5年生以下的幼樹不宜施用。土施只可每隔4-5年進行1次,葉施也要間隔 1-2年進行1次。
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(zhì) ————
最近來訪記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