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名稱 |
五角楓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葉紙質,基部截形或近于心臟形,葉片的外貌近于橢圓形,長6-8厘米,寬9-11厘米,常5裂,有時3裂及7裂的葉生于同一樹上;裂片卵形,先端銳尖或尾狀銳尖,全緣,裂片間的凹缺常銳尖,深達葉片的中段,上面深綠色,無毛,下面淡綠色,除了在葉脈上或脈腋被黃色短柔毛外,其余部分無毛;主脈5條,在上面顯著,在下面微凸起,側脈在兩面均不顯著;葉柄長4-6厘米,細瘦,無毛。
落葉喬木,高達15-20米,樹皮粗糙,??v裂,灰色,稀深灰色或灰褐色[1]。小枝細瘦,無毛,當年生枝綠色或紫綠色,多年生枝灰色或淡灰色,具圓形皮孔。冬芽近于球形,鱗片卵形,外側無毛,邊緣具纖毛。翅果嫩時紫綠色,成熟時淡黃色;小堅果壓扁狀,長1-1.3厘米,寬5-8毫米;翅長圓形,寬5-10毫米,連同小堅果長2-2.5厘米,張開成銳角或近于鈍角?;ㄆ?月,果期9月。
栽培技術
出苗率達40%左右時,應撤除覆蓋物。用地膜覆蓋的,應及時破膜放苗。用作物秸稈覆蓋的,分2次-3次撤除覆蓋秸稈。
苗高10厘米時可間苗、定苗,株距8厘米-10厘米。定苗后,每10天-15天灌溉并施肥一次,施尿素7.5克-12克/平方米,或腐熟人糞尿750克-1000克/平方米。9月份后,停止施氮肥和灌溉。
適時中耕除草,本著除早、除小、除了的原則,見草就除,每除必凈。
苗期主要病害是猝倒病、褐斑病,多發(fā)生于6月-8月的雨季;蟲害主要是蚜蟲,以春夏之交發(fā)生較重。
色木槭的種內競爭強度較大,占總競爭的26.1%,在早期階段,色木槭的種內競爭強度隨著徑級的增加而增大,胸徑大于30厘米后,其競爭強度又逐漸降低;色木槭的種間競爭強度(89.061)大于種內(31.487),色木槭種內和種間競爭強度的順序為:色木槭>糠椴>蒙古櫟>黃菠蘿>胡桃楸>紫椴;隨著色木槭胸徑的增大,所受到的競爭壓力逐漸減小,胸徑在15厘米以前所受到的競爭壓力大,競爭強度與對象木的胸徑大小之間的關系近似服從指數函數關系。在自然條件下,當色木槭胸徑達到15厘米前時,應對其進行撫育管理以提高木材利用率
叢生五角楓種子處理一共包括兩個目的,個目的就是進行消毒處理,這樣的話可以有效的防止病蟲害的發(fā)生,第二個就是進行催芽處理,目的是可以有效的提高種子的利用率,兩者的處理方式會有所不同。將叢生五角楓種子放在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兩到三小時,然后清水浸泡大約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,接下來就需要進行催芽處理,放在50到60℃的溫水里浸泡兩到三天的時間,效果明顯。
五角楓目前以種子繁殖為主,其種子須在十年齡的樹體上采集(在10月中下旬果實成熟時,將種子采集曬晾干),播種前須低溫層積催芽,并用新高脂膜800倍液噴灑處理,能保溫防蟲,不影響萌發(fā)吸脹功能,加強呼吸強度,提高種子發(fā)芽率。育苗用地須精整細平,墑肥充足,無病蟲害。
苗木修剪
(1) 大苗修剪
每年4 - 6 月3 次除掉樹干萌芽,以促進大苗生長,3~5 a 將所培育大苗的分枝點高度調正保持為118~212 m ,截主頭、培育3~5 主枝,以培育良好行道樹桿形適應綠化需求。
(2) 造型樹修剪
五角楓造型樹一般有球苗、高桿球苗、圓柱形苗、方塊形苗等不同造型,4 月初對當年枝條進行修剪,一般保留當年枝10~15 cm,5 月末至6 月初進行第二次修剪,保留新生枝6~10 cm,修剪時,保持造型均勻,對高桿球苗的桿部要及時除孽。一般2~3 年生<0>苗移植后,經2~3 a 精心養(yǎng)護修剪,即可達到冠徑1 m 以上的造型苗。
對于五角楓,現在的苗農很少使用播種的方式進行育苗,基本上都是采用扦插的方式來培植五角楓苗木,這種方法操作簡易,可以節(jié)省時間也體力,而且成活率很高。苗農一般都選擇在3-5月份,有時也選擇在6-7月份進行五角楓的苗木培植,這段時期天氣溫暖,空氣濕度較大,氣候利于五角楓的苗木的培植。培植五角楓苗木以剪截半木質的,長度為10-15厘米的枝條佳。將剪截的枝條扦插到溫室中的沙土各半的土壤中,澆足水。之后只要定期澆水,保持溫室內的溫度與濕度就行。
五角楓俗稱冬青,是一種亞熱帶常綠灌木,它對生長的環(huán)境要求水高,能夠在寒冷的地區(qū)茁壯生長,即使是零下20多度的寒冷地區(qū)也能夠保持青翠,為此,在我國的西北部城市都能夠見到它的身影。喜歡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生長,但對于陰暗潮濕寒冷的地區(qū)也能適合,茁壯成長。即使是在天溫低的冬天,五角楓也能保持它的青色,裝飾著色彩單調的環(huán)境。
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 ————
最近來訪記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