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(guān)鍵詞 |
尿素,尿素,宿遷尿素,銷售尿素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煙氣脫硝 (SNCR): 在較高溫度下(850-1100°C)將尿素溶液直接噴入燃煤/燃油鍋爐的煙氣中,尿素熱解生成NH?,與NOx反應脫除。是SCR的補充或替代技術(shù)(效率低于SCR)。
哈伯-博世法合成氨 (1913年):
由弗里茨·哈伯發(fā)明、卡爾·博什工業(yè)化的這一工藝,實現(xiàn)了在高溫(400-500°C)、高壓(15-25 MPa)和鐵基催化劑作用下,從氮氣(N?,來自空氣)和氫氣(H?,通常來自天然氣或煤炭)直接合成氨(NH?):
N? + 3H? ? 2NH?
這是整個現(xiàn)代氮肥工業(yè)(包括尿素)的基石,解決了固定大氣氮的核心難題。
尿素的工業(yè)生產(chǎn):
基礎(chǔ)反應分兩步:
氨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氨基甲酸銨 (中間體):
2NH? + CO? ? NH?COONH? (放熱反應)
氨基甲酸銨脫水生成尿素:
NH?COONH? ? CO(NH?)? + H?O (吸熱反應)
這是一個可逆、體積縮小的反應,需要在高壓(13-25 MPa)和高溫(180-200°C)下進行以推動反應向右(生成尿素)進行。
現(xiàn)代工藝:核心技術(shù)圍繞如何移走反應熱、回收未反應的氨和二氧化碳、以及處理副產(chǎn)物(主要是水)。主流工藝包括:
斯塔米卡邦 CO?汽提法: 使用CO?作為汽提劑,在高壓合成圈內(nèi)回收未反應物,能耗較低。
核心優(yōu)勢:
含氮量高 (46%): 在所有常見的固體氮肥中高(硝酸銨34-35%,硫酸銨21%,氯化銨25%)。這意味著單位重量的尿素提供的氮素多,顯著降低了運輸、儲存和施用的成本。
物理性質(zhì)優(yōu)良: 顆粒均勻、強度好(產(chǎn)品)、易于儲存(防潮條件下)和機械化施用。
無副成分: 不含硫酸根、氯離子等可能對土壤或特定作物產(chǎn)生不良影響的離子,適用性廣泛。
原料來源廣泛: 基于合成氨,原料(天然氣、煤、空氣)相對充足。
施用與轉(zhuǎn)化:
尿素施入土壤后,不能直接被植物大量吸收。它需要經(jīng)過水解作用(主要由土壤微生物分泌的脲酶催化)轉(zhuǎn)化為銨離子(NH??)和碳酸氫根(HCO??):
CO(NH?)? + 2H?O + H? → 2NH?? + HCO??
生成的NH??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,也可以進一步通過硝化作用轉(zhuǎn)化為硝酸根(NO??)供植物吸收。水解速率受土壤溫度、濕度、pH值和脲酶活性影響,通常在幾天到幾周內(nèi)完成。
土壤酸化潛力: 雖然尿素本身中性,但其轉(zhuǎn)化過程中(硝化作用)會產(chǎn)生H?,長期大量施用可能導致土壤酸化,尤其是在緩沖能力弱的土壤上。需配合石灰或其他堿性物質(zhì)施用。
科學施用原則: 遵循“適合作物、適地、適時、適量”原則,結(jié)合土壤測試和植物營養(yǎng)診斷,進行基肥、追肥的合理分配,并積極采用深施、分次施、配合抑制劑等增效技術(shù)。
—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(zhì) ———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