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叫“大明宣德爐”的香爐為何價值幾百萬?
服務(wù)項目 |
瓷器,玉器,錢幣,字畫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宣德爐為明朝宣德年間所創(chuàng)制的焚香之爐,通常用于寺廟、勢力之家燒香、拜佛、祭祖神。宣德爐的基本形狀為敞口、方唇或圓唇,頸矮而細(xì),扁鼓腹,三鈍錐形實足或分襠空足,口沿上置橋形耳、“了”形耳或獸形耳,銘文年款多于爐外底,與宣德瓷器款近似。因傳世的宣德爐很少,很是昂貴,因此歷朝歷代都紛紛仿制,在古玩市場或古玩店,隨處可見刻有“大明宣德年制”款的仿制宣德爐,然而想從這里淘到真品宣德爐簡直似大海撈針。
宣德爐的特色:一是質(zhì)料多,除銅之外,尚有金、銀、紫砂等珍貴原質(zhì)料加入,外表有全素、畫琺瑯等裝飾要領(lǐng)。以是爐質(zhì)特殊細(xì)膩,呈暗紫色或黑褐色。二是煉次繁,一樣平常爐料要經(jīng)四煉,而宣德爐要經(jīng)十二煉,因此爐質(zhì)會越發(fā)純細(xì),如嬰兒膚。三是閃金光,鎏金或嵌金宣德爐金光閃閃,給人—種差異凡器的感受。中國香爐文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的“鼎”。中國古代青銅鼎有烹煮肉食、祭祀等用途,祖先傾其所有,向天祈福,求神靈祖宗保佑自己的部落和國家平安,但這同今人所見的香爐照舊兩碼事?!毕銧t在華人社會歷史久遠(yuǎn),原來只供焚香用,厥后被喜歡古物的人珍藏,成了人們玩賞的古董和藝術(shù)品了。于是,年月久遠(yuǎn)、質(zhì)料名貴、雕工細(xì)膩的銅香爐,價值不菲,已失去焚香供養(yǎng)的意義了。
今年春拍,銅香爐的熱度不減。香港保利拍賣上估價在20萬至25萬元港幣的清早期胡文明款仿古爐、估價40萬至50萬元港幣的清早期宣德款蚰耳爐等三座宣德爐所有成交。據(jù)藏家先容,宣德爐的拍賣價格近些年來一直在往上走。2003年嘉德專場拍賣珍藏家王世襄所藏21件宣德爐,共拍出1179.2萬元,平均每件約56萬元。其中的20座在2010年匡時秋拍“錦灰吉金王世襄藏銅爐”專場所有成交,總成交額9844.8萬元,平均每件492萬元。其中一座“崇禎壬午冬月青來監(jiān)造”款“沖天耳金片三足爐”,在2003年中國嘉德秋拍時以166.1萬元成交,到2010年西安匡時秋拍時則以1512萬元成交,7年增值9倍。宣德爐宣德三年的銅器沒有尺度器,回首一下歷史文獻(xiàn),宣德三年曾批量鑄爐這一說并沒有被可靠的歷史文獻(xiàn)所紀(jì)錄。宣德三年的銅爐,有兩種傳說:一是官內(nèi)佛殿失火,金銀銅像都被熔成液體,于是天子下令將其鑄成銅爐;二是宣德天子收到納貢銅39000斤,于是責(zé)成呂震和吳邦佐,參照宋代瓷器名目及《考古圖》和《博古圖錄》,鑄造出3000件(一說為5000件)香爐。
查看全部介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