欒樹作為行道樹,對于枝干的高度和低枝的高度有很高的要求。未來,欒樹的發(fā)展必然存在這樣一種趨勢:樹干主體要挺直,分枝要科學(xué),少不能低于2.6米,主枝的留選也要科學(xué),要遵循上下錯落,主次分明的原則留選。欒樹和一般的鄉(xiāng)土樹種相比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點,那是欒樹容易生病蟲害,特別是蚜蟲。在夏季,欒樹容易遭受蚜蟲侵害,一旦沾染蚜蟲,欒樹上會滴下黑油一般粘稠的蚜蟲分泌物,這種分泌物會污染地面,而且也會導(dǎo)致欒樹患膠病,因此及時防治病蟲害十分的重要。
欒樹適應(yīng)性強、季相明顯,是理想的行道、庭蔭等景觀綠化樹種,也是工業(yè)污染區(qū)配植的好樹種。欒樹是一種陽性樹種,喜光、稍耐半陰;耐寒(欒較差);耐干旱和瘠薄,也耐低濕、鹽堿地及短期澇害。深根性,根強健,萌蘗力強,生長中速,幼時較緩,以后漸快,適生性廣,對土壤要求不嚴(yán),在微酸及堿性土壤上都能生長,較喜歡生長于石灰質(zhì)土壤中??癸L(fēng)能力較強,可抗零下25℃低溫,對粉塵、二氧化硫和臭氧均有較強的抗性。病蟲害少,栽培管理容易。 欒樹又稱大夫樹、燈籠樹,為無患子科欒樹屬樹種。欒樹為落葉喬木,樹形高大而端正,枝葉茂密而秀麗,春季紅葉似醉,夏季黃花滿樹,秋葉鮮黃,入秋丹果滿樹,是為美麗的行道觀賞樹種。
欒樹種子的發(fā)芽率較低,用種量宜大,一般每平方米需50—100克。春季3月播種,取出種子直接播種。在選擇好的地塊上施基肥,撒顆粒劑或鋅硫磷顆
粒劑每畝3000克至4000克用于殺蟲。采用闊幅條播,既利于幼苗通風(fēng)透光,又便于管理。干藏的種子播種前45天左右,采用闊幅條播。播種后,覆一層1
—2cm厚的疏松細碎土,防止種子干燥失水或受鳥獸危害。隨即用小水澆一次,然后用草、秸稈等材料覆蓋,以提高地溫,保持土壤水分,防止雜草滋長和土壤板
結(jié),約20天后苗出齊,撤去稻草。
要經(jīng)常對欒樹進行松土、除草、澆水,以保持床面濕潤,秋末落葉后大部分苗木可高達2m,地徑粗在2cm左右。將苗子掘起分級,第二年春移植,移植前將根稍剪短一些,移植結(jié)束后從根莖處截去苗干,即從地表處平茬,隨即澆透水。發(fā)芽后要經(jīng)常抹芽,只留壯的一芽培養(yǎng)成主干。生長期經(jīng)常松土、鋤草、澆水、追肥,至秋季就可養(yǎng)成通直的樹干。芽苗移栽能促使苗木根系發(fā)達,一年生苗高50—70cm。
播種:欒樹一般采用大田育苗。播種地要土壤疏松透氣,保水和排水性能良好,具一定的肥力,無地下害蟲和病菌。春季播種的,其播種地在秋冬翻耕1遍至3遍,以促進土壤風(fēng)化,蓄水保墑,消滅雜草和病蟲;整地要平整、精細,對干旱少雨地區(qū)播種前宜灌好底水。欒樹種子的發(fā)芽率較低,用種量宜大,一般每平方米需50克至100克。采用闊幅條播,既利于幼苗通風(fēng)透光,又便于管理。經(jīng)過催芽處理的種子播種后,覆一層1厘米至2厘米厚的疏松細碎土,以防種子干燥失水或受鳥獸危害。然后,用草、秸稈等材料覆蓋,以提高地溫,保持土壤水分,防止雜草滋長和土壤板結(jié)。待幼苗大部分出土后,及時分批撤除覆蓋物。
欒樹作為綠化樹種,在城市街道一般以株距5_8米為宜,作為道路中心隔離帶可以適當(dāng)縮小株距。公路綠化作為行道樹一般株距5—10米,也可與女貞、塔柏等常綠樹種搭配栽植,效果較好。近年來,大多數(shù)欒樹都以黃山欒樹為主,因其抗寒性較弱,因此北方盡量以春季栽植為主,秋季栽植應(yīng)采取防寒措施;南方栽植春秋兩季均可進行。大苗栽植帶上土球,胸徑3厘米以上的大苗,可根據(jù)實際情況抹頭定桿栽植。鋸口涂防腐劑,減少水分蒸發(fā),栽時根系要舒展,栽后及時澆水,以樹木成活。欒樹生長迅速,每年落葉后可根據(jù)情況適當(dāng)進行修剪,以保持良好樹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