私人交易的優(yōu)勢在于:交易成本低,省去了拍賣傭金和公開銷售的各種費用;隱私保護好,適合不愿公開露面的藏家;靈活性高,付款方式和交易條件可協(xié)商確定。某些特殊藏品,如出土特征明顯的高古玉,由于公開銷售存在法律風險,通常只能在私人圈子內流轉。
藏家總結出三條價格判斷經驗:一是"比較法",通過近期類似物品的交易價格進行參照;二是"成本法",計算原料、工時等直接成本并加上合理利潤;三是"收益法",預估藏品未來的升值空間。在實際交易中,三種方法需結合使用,同時考慮市場情緒和資金流向等宏觀因素。
轉型期從2013年延續(xù)至今,市場在調整中走向成熟。隨著中央八項規(guī)定實施和宏觀經濟增速放緩,禮品市場急劇萎縮,導致中玉器價格普遍回落30%-50%。市場自發(fā)形成了"兩極分化"的新格局:一方面收藏級玉器在拍賣市場屢創(chuàng)新高,如2021年北京保利秋拍中,一件清乾隆御制和田青玉交龍鈕"自強不息"寶璽以1.45億元成交;另一方面大眾消費級玉器通過電商直播等新渠道快速普及,據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(yè)協(xié)會統(tǒng)計,2023年玉器線上交易額已突破800億元,占總交易額的近三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