仔細查看是否有蟲眼、活蟲體、蟲卵和蟲繭,如果有則盡量不要選用;第二,要選樹形好的苗木,苗子的主干要通直,主枝及側枝分布要均勻,沒有偏冠現(xiàn)象,頂梢要保持完好;第三,要注意檢查樹體是否有皮傷,如有皮傷或劈裂,會影響營養(yǎng)與水分的運輸。
不利于苗木的成活;第四,起苗時植株要帶土球,土球直徑為胸徑的8至10倍,土球挖好后要用草繩捆好,防止在運輸途中散坨。起苗前4至5天要給苗澆一次透水,這樣做不僅可以使植株吸收到充足的水分,利于栽種后成活,還利于挖苗時土壤成球。在挖掘時要盡量少傷根系,斷根的傷口一定要平滑,以利于傷口愈合。
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:不管是多大規(guī)格的苗木都應當帶土球,土球直徑應為苗木地徑的8至10倍,不能過小,過小則起不到保護根系的作用。土球挖好后要用草繩捆好,防止在運輸途中散坨。栽種前要將樹坑挖好,樹坑宜大不宜小,樹坑過小,不僅栽植麻煩,而且也不利于根系生長。樹坑底土好是熟化土壤,土壤過粘或pH值、含鹽量超標都應當進行客土或改土。
達到防寒和防止水分蒸發(fā)的作用。然后再修剪小枝,修建過程中應勤看、分多次修剪,配合苗木整形疏枝處理。先去除病枝、重疊枝、內(nèi)堂枝及個別影響樹形的大枝。且勿一次修剪成形,以免錯剪枝條。修剪完成后及時用石蠟或防銹漆涂抹傷口,防傷口遇水腐爛,以樹冠所需的水分和空氣濕度。吊裝過程中,苗木栽植之后應立即用噴灌機做噴霧養(yǎng)護。
若有繩子勒壞樹干,趁樹皮內(nèi)粘膜層未干,及時用1厘米長的小釘子將脫落的樹皮按原位釘住,并在傷口處均勻的涂抹黃泥,用草繩纏繞將其裹緊,再用厚一點的塑料薄膜緊密包扎,堅持濕潤。并經(jīng)常注意松土、除草。第二年支架撤去,進入正常管理。移栽成活率高,成活后的秋季施以有機肥,促其發(fā)根,生長期可施2-3次追肥。
重鹽堿地區(qū),或栽植金枝槐數(shù)年后有返鹽現(xiàn)象,可在地表圍繞樹基外緣80cm處挖30cm寬、50cm深的環(huán)狀溝,環(huán)徑與樹冠接近,溝內(nèi)施用適量的改良肥,并結合澆水及地表深松土,增加表土有機覆蓋物,改良土壤理化性質。金枝槐不宜施用化肥,化肥在土壤中迅速溶解造成土壤溶液濃度過高,引起根毛細胞反滲透。
金枝槐根系失水,植株枯萎。金枝槐也不宜澆用PH值超過7.0以上的堿性水和咸水,通常認為水礦度超過2克/升,即為咸水,咸水對金枝槐產(chǎn)生鹽害。利用堿性水改良劑改良偏堿性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。為了防止金枝槐黃化病,還可以葉面噴施硫酸亞鐵,或與硫酸鋅相間噴施,濃度為0.3%0.5%也可施用鹽堿土改良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