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能配置
機械手由結構框架、X軸組件、Y軸組件、Z軸組件、工裝夾具以及控制柜,六部分組成。
其中:
桁架機械手
1、結構框架,主要由立柱等結構件組成,其作用是將各軸架空至一定高度,多由鋁型材或方管,矩形管,圓管等焊接件構成;
2、X軸組件、Y軸組件、Z軸組件,三個運動組件為桁架機械手的核心組件,其定義規(guī)則遵循笛卡爾坐標系。
各軸組件通常由結構件、導向件、傳動件、傳感器檢測元件以及機械限位組件等五部分組成。
1)結構件通常由鋁型材或方管,矩形管,槽鋼,工字鋼等結構組成,其作用是作為導向件、傳動件等組件的安裝底座,同時也是機械手負載的主要承擔者。
2)導向件,常用有直線導軌,v型滾輪導軌,U型滾輪導軌,方型導軌以及燕尾槽等常用導向結構,其具體運用需根據實際使用工況以及定位精度決定。
3)傳動件,通常有電動,氣動,液壓三種類型,其中電動有齒輪齒條結構,滾珠絲杠結構,同步帶傳動,鏈條傳統(tǒng)以及鋼絲繩傳動等。
4)傳感器檢測元件,通常兩端采用行程開關作為電限位,當移動組件移動至兩端限位開關處時,需要對機構進行鎖死,防止其超程;此外還有原點傳感器以及位置反饋傳感器。
5)機械限位組,其作用是在電限位行程之外的剛性限位,俗稱死限位。
3、工裝夾具,根據工件形狀大小材質等有不同形式,如:真空吸盤吸取,卡盤夾取,托取或針式夾具插取等形式。
4、控制柜,其相當于與桁架機械手的大腦作用,通過工業(yè)控制器,采集各傳感器或按鈕的輸入信號,來發(fā)送指令給個執(zhí)行元件按既定動作去執(zhí)行。
桁架機械手的保養(yǎng):
1.檢查同步帶松緊度是否恰當;檢查氣管、氣缸是否有漏氣現象;檢查緩沖墊是否有松脫現象;檢查各部件的螺絲是否松動,加以緊固;
2.清洗桁架機械手過濾減壓閥、消音器;
3. 檢查負壓傳感器是否正常(沒吸到產品是否報警);
5. 夾具檢測磁環(huán)開關是否正常(沒夾到產品或料把是否報警);
6. 檢查所有運動部位的螺栓有無鎖緊是否松動;
7. 確定管線有無破裂或電線連接是否松動松脫;
8.擦拭桁架機械手手臂上的灰塵、油,確保機械手清潔;
9.擦拭桁架機械手滑軌、滑塊油跡灰塵,添加新的潤滑油;檢查電控箱內部:清掃灰塵,檢查接線端子、繼電器插頭、電路板上的電子元器件是否有松動松脫。
桁架機械手日常操作問題的解決方法:
1、排除故障、調試
對于調試和故障并存的電氣設備,應該先排除故障,然后再進行調試,調試須在電氣線路正常的情況下進行。
2、先外面后里面
桁架機械手應先檢查設備表面有無明顯裂痕、缺損,了解其維修史、使用年限等,然后再對機器內部進行檢查。拆前應排除周邊的故障因素,確定為機內故障后才能拆卸,否則,盲目拆卸可能將設備越修越壞,造成不必要的損失。
3、先機械部分后電氣部分
只有在確定機械零件無故障后,才能進行電氣方面的檢查。檢查電路故障時,應利用檢測儀器尋找故障部位,確認無接觸不良故障后,再有針對性地查看線路與機械的運作關系,以免誤判。
4、電器部件更換,先外圍后內部
不要急于更換損壞的桁架機器人電氣部件,在確認外圍設備電路正常時,再考慮更換損壞的電氣部件。
5、日常檢修,先直流后交流
桁架機械手檢修時,須先檢查直流回路靜態(tài)工作點,再檢查交流回路動態(tài)工作點。
6、出現故障,先動口再動手
對于有故障的桁架上下料電氣設備,不應急于動手,應先詢問產生故障的前后經過及故障現象。對于生疏的設備,還應先熟悉電路原理和結構特點,遵守相應規(guī)則。拆卸前要充分熟悉每個電氣部件的功能、位置、連接方式以及與周圍其他器件的關系,在沒有組裝圖的情況下,應一邊拆卸,一邊畫草圖,并記上標記。
7、先靜態(tài)后動態(tài)
在桁架上下料未通電時,判斷電氣設備按鈕、接觸器、熱繼電器以及保險絲的好壞,從而判定故障的所在。通電試驗,聽其聲、測參數、判斷故障,然后進行維修。如在電動機缺相時,若測量三相電壓值無法判別時,就應該聽其聲,單測相對電壓,方可判斷哪一相缺損。
8、維護保養(yǎng),先清潔后維修
對于污染較重的電氣設備,先對其按鈕、接線點、接觸點進行清潔,檢查外部控制鍵是否失靈。許多故障都是由臟污及導電塵塊引起的,一經清潔故障往往會排除。
9、先電源后設備
日常桁架上下料電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整個故障設備中占的比例很高,所以先檢修電源往往可以事半功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