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假的問題,也要注意方法,如果你沒有對各類仿品有細(xì)致的研究和分類整理,就不要輕易的說假。你都沒研究過假的什么樣,怎么就能說它假的呢?!很多人的思維是,不真即假,這個話是沒錯,但是沒錯的前提是你的方法能識別所有的真品和仿品?,F(xiàn)在誰能說自己的方法適合所有的真品?如果不能識別所有真品,這個話就是錯的。
很多人達(dá)不到像不聞山人老師的眼力,所以,對于大多數(shù)人來說,有研究也罷,有方法也罷,有一定的眼力也罷,古玉要分為三類,而不是兩類:能看懂的真品,能看懂的假品,第三類,是看不懂真假的東西。
沒有第三類,那就不是我們的看古玉的方法有問題了,而是我們的思維錯了。這就是所謂“術(shù)”和“道”的區(qū)別。
加工特點(diǎn)的判斷。幾千年來的玉器制造,基本上是用鉈具進(jìn)行的,變化不是很大。但加工方式上,每一時期都有自己的特點(diǎn),鑒定家稱為“刀工”,據(jù)刀工判斷玉器造年代,鑒別真?zhèn)?,是鑒定過程中進(jìn)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