鋰電池主要由電芯與外殼共同構成,電芯中有隔離膜與正負極,正極活性材料中有碳黑導電劑,鈷酸鋰粉末與有機粘合劑,這些材料被直接涂附在鋁片材質的集電體部位;負極活性材料主要成分為碳素粉末,除此之外還有較少的粘合劑,材料涂附于銅片集電體中。鋰電池在進行多次充放電活動之后,會出現容量降低、電極膨脹的現象、然后報廢。
隨著我國對廢舊電池問題的日益重視,以及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的推廣,鋰電池的回收體系將得以完善,從而快速推進鋰電池的階梯利用和資源化處理.相信未來不久,在成熟的廢舊電池回收技術和完善回收體系的助推之下,廢舊電池可以真正做到變廢為寶,從而加速我國能源轉型升級和新能源汽車的發(fā)展。
物理分選法是指將電池拆解分離,對電極活性物、集流體和電池外殼等電池組分經破碎、過篩、磁選分離、精細粉碎和分類,從而得到有價值的高含量的物質。物理分離過程包括破碎、篩分、磁選、細碎和分類。實驗利用一組旋轉和固定葉片的破碎機進行破碎,利用不同孔徑的篩子分類破碎物料,并利用磁力分離,物理分選法的操作較簡單,但是分離鋰離子電池實現金屬回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