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的“蓮子壺”流行于明崇禎年間、為“罐”狀、直口、垂肩、圈足、鼓腹長圓身、蓋面略鼓、整體形似一顆蓮子。
掇只壺、是清道光年間的邵大亨創(chuàng)制的。此壺有著渾圓的壺身、微鼓的壺蓋、圓鈕、線條流暢、比例得當、壓蓋略微渾厚、點線之間見出魅力、器型寬厚。掇只壺顯著的區(qū)別、是蓮子演變出來的拉高版本。
清代邵大亨初創(chuàng),原意是壺體仿照鼓型、后人仿制做這種壺形就成了仿古代壺型的意思了。
另說早見于近代趙松亭按吳大徴授意所作,身扁、腹鼓、頸高、蓋板平滑、壺蓋與口沿子母線吻合嚴密、合成圓線飽滿、扁鈕有力、虹鈕有勢、二彎流胥出自然;圓圈把勻勢而起、有些款把圓下有垂、富于靈動、整體骨肉亭勻、收展有度、有一氣呵成之暢。
近些年來,隨著紫砂壺的 收藏和使用價值得到認可,紫砂壺拍賣也是頻出。下面是紫砂壺拍賣史上成交價 讓人難忘的紫砂壺,拍價不能代表一把壺的價值,但是往往能體現(xiàn)出一把壺的價值。我們就通過這些[貴的紫砂壺],來品賞一下真正的好壺,提高審美與鑒賞眼光。
顧景舟 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
北京東正 2015年秋季拍賣會
成交價:RMB 92,000,000 元
大自然中的萬物,是取之不盡的創(chuàng)作源泉,將自然界中的物體形態(tài)去粗取精,經(jīng)過藝術加工提煉,方成為藝術品。
陳鳴遠 素帶壺
北京保利 2015年春季拍賣會
成交價:RMB 31,625,000 元
此作品壺體近似球形,由上至下漸斂。壺身圓潤飽滿,線條流暢優(yōu)美,包漿渾厚。
圓蓋,圓珠紐,短彎流,耳形柄,底部順勢塑成三瓣形足。
沿壺身堆塑素帶紋一圈,簡潔雅致,有沖淡素樸之美。流下方壺腹位置有“陳鳴遠”楷書款識并篆書印款。
時大彬 菱瓣圓壺、扁圓壺
北京保利 2019年春季拍賣會
成交價:RMB 21,850,000 元
銘文:(菱瓣)庚戌秋日,時大彬制。
(扁圓)大彬。
匣外文:時大彬壺。愙齋所得。
內襯板文:明時大彬手制砂壺二。吳縣吳氏大邑亭珍藏,翼燕署,辛酉三月重裝。鈐印“吳邁”
說明:此兩件作品為吳大澄、吳湖帆祖孫遞藏。
330cc,380cc
作品的驚艷,在于輕嵐淡施、遙山遠水之澄凈悠揚,自有豐肌秀骨之感,跡簡意淡而雅正,細密而臻麗。
整器無一根多余線條,流根部線條與壺體自然宛轉,像一個氣定神閑的老人端坐,自然而飽滿,簡單卻不單調。